【三秦都市报】尊重环境就是尊重自己
现在位置: 首页 > 新闻资讯 > 新闻快讯 > 正文

【三秦都市报】尊重环境就是尊重自己

时间:2014-8-26 作者:admin 分享到:

2006年,由陕西省政府、国家林业局、中国科学院和西安市政府四方联建的秦岭国家植物园,拉开了建设的大幕。8年过去,这个集旅游、科普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寻幽探险于一体的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植物园,面对着高峰期每日近3万名游人,是如何做到有效保护环境的?有哪些生态保护措施值得借鉴?

8月21日,本报记者来到距西安市区76公里的秦岭田峪河流域,采访秦岭国家植物园生态环境保护情况,试图从另一个视角,解读秦岭生态多样性保护样本。

最小破坏的开发 最大限度的保护

从地图上看秦岭是一条线,约1600公里长。身处其中,才知道秦岭之大。

“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”一场秋雨,让秦岭中段北麓的山体清晰得仿佛触手可及,大自然无尽的绰约风姿,令人心旷神怡。

作为黑河的一级支流,发源于海拔2822米秦岭光头山的田峪河湍流飞瀑,顺着逶迤的山势,时而铿锵,时而婉约。这座建在秦岭主体最具精华部分,总面积639平方公里、落差2000多米的秦岭国家植物园,呈现在记者眼前。

“要做到最小破坏的开发,最大限度的保护。”秦岭国家植物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元华介绍,为了科学保护生态环境,公司每周都要进行专项培训,在全国范围内邀请学者专家进行讲解,要求所有保护人员,都要掌握一些植物学、物种学等方面的基本常识。

“这些植物和人一样,有生命有感情,你要和它们打交道,要保护它们,首先是要了解和亲近它们,比如树莓园和野草莓园,秦岭的树莓有20多种,野草莓不少于100种,每种树莓的生长周期,世界各地同纬度的品种分布等,都要非常清楚,否则就是对植物生态的二次伤害。”

秦岭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长江、黄河的分水岭,也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气候的过渡区,动物和植物在秦岭里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,使得秦岭在全国乃至世界生态环境保护当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。

在占地10平方公里的植物迁地保护区,1000多种同纬度世界各地的暖温带植物物种,被分类为木兰科、豆科和秦巴园、芳香植物专类园等23个专科专类园,进行物种的改良和新物种的培育驯化,其中不乏一些珍稀濒危植物,比如青檀、陕西紫堇等18种秦巴特色植物。

从上海来的王先生一家,开着车在迁地保护区观光。“太漂亮了,这简直是一座活生生的植物基因库。”王先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称之为“标本之旅”,他告诉记者,这座植物园对秦岭动植物资源的保护、收集和保存战略性植物资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。

规划和建设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

如果说,迁地保护区以人工移栽和培育为特点,那么覆盖整个秦岭大峡谷和秦岭中央公园的山体核心保护区,则是另一番风光。

沿着进峡谷的道路,河道九曲盘转,群山清秀,峡谷幽静,溯河而上,到达金牛坪。

“如果问秦岭北麓哪里最美,毫无疑问一定是田峪。”植物园的工作人员介绍,位于田峪峡谷的山体核心保护区完整保存了大自然的原始风貌,是真正意义上的原始森林。“比如低海拔的杂果林带、阔叶林带,海拔2000-2400米的针阔混交林带,2400-2600米的红桦林带,2600-2800米的巴山冷杉林带,2900米左右的太白红杉林带,2900米以上的草甸、灌丛林带等,植物分带很清晰,这在全世界任何一个植物园都没有。”

近几年,“养在深闺人未识”的田峪,随着秦岭国家植物园的保护开发,逐渐走进市民的视野,吸引了大量游人进山观光。

徒步进山,穿过茂密的树林,可以看到各种奇花异树,华杉、连香树、山白树、金线槭、独叶草、星叶草、西麦草等,依山势而长,都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。

如何保护整个生态环境?安元华给出的答案是,“把山把水把石头都保留下来,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原貌。不论进行怎样的规划和建设,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。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行动书写历史,尊重环境,就是尊重自己。”

大家捡垃圾 培养一种自觉性

今年入伏以来,这里平均每天接待游人2500-4000人次,周六、周日高峰期每天接近3万人,平均每天要清理1.5吨左右垃圾,环境保护迫在眉睫。

工作人员被分成若干小组,每人负责一段河道和观光道路,不间断巡查、捡拾。“捡垃圾,山上河里都要捡。”工作人员吴亚锋从小在山里长大,他见证过儿时那个秦岭,山大林深,生态环境保持得很好,也经历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的过度开发,秦岭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,从小对秦岭这座横贯中国大陆的山脉有着特殊的感情。

除了捡垃圾,更多的工作是在宣传、劝导。

在进山公路沿线,随处可以看到“禁止乱扔垃圾”的宣传语和装满垃圾的塑料袋。附近的村民也养成了垃圾入桶、入台的习惯,大堆大堆的垃圾污染现象已很少见。“我们将垃圾分类整理,装在塑料袋里,清运车每天不间断巡逻,将垃圾带下山。”

“我们员工和员工家属的这种行为,带动了附近一些村民,他们也投身进来,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。”安元华说,这么大的秦岭,靠人为捡垃圾,肯定捉襟见肘,最重要的是通过长期的实践,培养一种自觉性。“保护物种就是保护人类自己,一个基因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的兴衰;一个物种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,这些已经不是科学家们的宣传口号,而是被多个实例证明的事实。面对秦岭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的现实,我们必须行动起来。”

2012年,由陕西西部发展基金会、新浪陕西、爱乐益志愿服务中心等共同发起的“捡•爱”公益活动启动。活动通过定期组织志愿者进山清理垃圾,同时向游客宣传环保理念,增强游客的环保意识,培养游客的环保习惯,切实做到“无捡爱,不登山”。

在活动的宣传片中,志愿者们号召“我们一个小小的捡爱行动,为秦岭奉献一份大大的爱。我们可以擦去秦岭所受的伤害;我们可以守护美好的自然;我们可以让世界包裹在柔软美好的环境里。只需你伸出双手,小小的一个动作就能还原我们原本美好的家园。大家一起来,做保护秦岭的环保卫士吧!”